「大蒜、辣椒是遠近聞名的金鄉『雙辣』。這『雙辣』遠銷中外,功勞有咱們快遞的一份兒!」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郵政辦理局局長吳媛媛自豪地說。
物流快遞是農產品上行的重要支撐。素有「我國大蒜之鄉」「我國辣椒之鄉」稱號的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,依托郵政、快遞、倉儲、交通等網絡優勢,建立以農產品網銷和郵政快遞為主體的縣鎮村三級寄遞物流系統,疏通了城鄉物資雙向流通的途徑,也疏通了鄉村工業交融開展的經脈。
「小作物」對接「大商場」
時下正是大蒜收獲季。金鄉郵政快遞共配中心的貨架上,層層疊疊摞滿大蒜。這些大蒜收自農戶和協作社,一部分在分裝後銷往各地,一部分則進入冷庫倉儲,以備錯峰出售。
縣級分撥、鎮級集散、村級投遞,倉配寄一體,三級寄遞物流系一致氣呵成,金鄉縣鄉村物流完成了從「中樞」到「末梢」的全線貫通。
金鄉縣常年種植大蒜70余萬畝,辣椒年種植面積安穩在40萬畝,大蒜、辣椒在全縣範圍內「爭奇鬥艷」,組成了金鄉「雙辣工業」。此外,金谷小米、紅花斑山藥、白梨瓜、食用菌等特征工業也初具規模。如何將優勢特征農產品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?對接商場是關鍵。「近可到眼前、遠可赴天邊」的物流快遞則是農產品上行的「助推器」。
2020年,金鄉入選全省「快遞進村」試點縣。依照「打通上下遊、拓展工業鏈」工作思路,金鄉縣與我國郵政、「四通一達」等11家快遞企業積極對接,創新完善「政企協作」「郵快協作」「快快協作」服務模式,調集村級黨組織充分利用村社區辦公室、村集體閑置資源以及現有商超,打造縣、鎮、村三級配送專線,構建出以4家直投快遞公司+6家加盟式快遞企業組成的快遞網絡大途徑,在全縣完成了投遞全掩蓋、村村皆通郵,有用處理了網貨下鄉「最後一公裏」、農產品上行「開始一公裏」難題。
目前金鄉縣已建成縣級分撥中心2處,標準化鎮級快遞集散中心13個,村級快遞服務網點412個,輻射進村數100%,總掩蓋率抵達100%。2022年全縣快遞事務總量為6414萬件,其中進港2510萬件,出港3904萬件,同比事務總量增加10%;大蒜出港3009萬件,同比增加20%。2019年以來金鄉大蒜接連四年被國家郵政局評為「全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」。
交融接力 疏通循環為疏通鄉村循環,金鄉縣寄遞物流加快了與交通客運、電商等交融的腳步。
在城鎮倉儲到縣倉的轉運環節,金鄉郵政與交運公司積極協作,推進交郵協作、運路共享模式。針對城鎮上行郵件,各郵政網點依照作業方案與公交車準點對接,確保所有上行郵件在規定時刻抵達客運站,公交公司組織專人運送至區縣級郵件處理中心,確保當日宣布,確保農產品配送時效。
此外,推進快遞企業對接大蒜專業協作社、加工廠和倉儲商,打造「電商出售—定製包裝—品牌推廣—寄遞服務」運營模式,有用激發金鄉大蒜上行活力。鼓舞快遞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途徑建設,完成快遞網絡與農產品網絡出售途徑的有用對接,服務產地直銷、訂單出產、供應鏈服務等農業出產新模式,打通了農產品上行的快速通道。
郵政在鄉村的網絡優勢顯著。以郵政快遞自提點為載體,金鄉建設疊加村級農產品寄遞、科技文化下鄉、服務「三農」、普惠金融為一體的郵政綜合便民服務站,完成「一站多能」「多站合一」, 打造開放的「快遞超市」和鄉村電商的中轉點、倉儲點、配送點。
環環相扣 「連鎖」促開展包裝、貼單、理貨……在金鄉裕泰商貿有限公司,簡直每天都有近百名工人穿梭忙碌,每名工人日收入200元左右。據悉,該公司電商店肆每日安穩出貨農產品快遞1萬余件。
農產品電商工業是鄉村快遞長久存活的根底。但鄉村往往村落渙散、事務量小,不只導致「快遞進村」有難度,也使得鄉村地區電商工業開展後勁不足。
為處理這一難題,金鄉縣通過規劃出售途徑、一致規劃農產品包裝、提前網上預售拓展出售途徑等方法,不斷完善縣鎮村三級電子商務系統建設,近年來先後創立為山東省電子商務示範縣、建成2個省級跨境電商聚集區。目前,全縣具有網絡零售店肆6100余家,電子商務園區5個,開發蒜通全國、中蒜大數據、蒜庫網、凱盛智慧農批途徑等本土電商途徑,基本完成縣域鄉村電商事務全掩蓋。
電商開展起來,物流疏通起來,農產品出售價格上去了,鄉村清閑勞動力就業也有了著落。以金鄉縣快遞服務大蒜項目為例,該項目累計招引返鄉創業人員2000人,帶動鄉村就業人口5000余人,全年帶動農人增收達3億元,大蒜在線上出售價格提高了1元/斤,產量增加了3.5億元。
在物流快遞的牽引下,現代農業也融入開展的良性循環。金鄉縣深化發掘大蒜這一特征農產品資源,推進大蒜由初級質料向蒜製品加工鏈條延伸,構建現代種養、儲存加工、快遞配送、電子商務等全工業鏈,完成產品買賣由傳統集市線下低端、渙散化向線上高端、集約化轉型,為大蒜工業的高質量開展供給微弱動力。
|